Banner
未来教育空间设计三大趋势数字化仅仅是其一
- 2024-03-27- 新闻中心

  11月27日,由深圳市教育局主办,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思源智通协办的以“探寻未来教育空间的多种可能”为主题深圳未来教育研讨会已在线上线下成功同步举办。

  虽面临全国新一轮疫情压力的冲击,但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思源智通依旧砥砺前行,领导专家齐聚一堂,碰撞出未来教育的智慧火花,为现场的众多学校校长、教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观看直播的15.41万人贡献了精彩的思想盛宴。

  在党和国家“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下,教育科学技术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圳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谋划深度、推进力度和保障强度前所未有,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特别是在“十四五”期间,深圳在未来教育方面做了大规模的探索。

  本期深圳未来教育研讨会就将选取其中两位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希望对全国有志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家提供宝贵参考。

  王素主任首先谈到我国“新课标”发布与国际众多教育组织的未来教育方法的理念保持了相对的一致性,国内外未来教育方法的理念均强调素养导向和创造性,对空间设计的要求更高,需要能提供真实情境。如今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课堂转为智慧教室、虚拟教室和在线学习教室,有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校不再只是校园式学校,而更多是为学生搭建教育新生态,通过校内外、线上线下的结合,整合社会资源,构成未来教育的新理念。这种理念势必将影响未来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空间设计。

  在此大背景下,重新构想现代学习空间,使其既能服务于如今的良好教学实践,又可以着眼于未来,不阻碍未来教育可能性的发展,就显得很重要。

  王素主任指出在建构主义、数字技术和整体学习观的催化下,学习空间设计目前有三大重要趋势:

  主动学习、互动和社交参与在未来将很重要,鼓励学习者参与的设施在学习空间设计中将被重点采用。对元认知,即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积极评估的学习原则,会促进优化学习空间中明确的点或位置,以鼓励和启用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学生自我评估。例如,在学习共享区设立教师办公室可能会促进这一点,让学生随时获得导师的指导和评估。

  同时人们逐渐重视替代简单的教学法传播模式,个人响应系统、视频会议功能、促进学生面对面接触的平面图、支持共享计算机屏幕的技术和虚拟白板表明学习空间的转变,以支持人们的学习方式。如今这些迹象都预示着向活跃和社交学习的转变。

  以人为本的设计趋势体现在从信息共享到学习共享的转变中。如今已经众多中小学拥有设计优秀的公共空间、学习共享区和大批共享资源。

  但无论公共空间设计得多么出彩,构建提高学习效率的空间的初始先决条件都是设计者一定要了解空间应支持什么样的育人活动,如确定空间一定要满足的课程、学习、实验室和研讨会活动等需求,避免花哨不实用的空间设计。

  因此在设计之初,学习活动分析、学习模式分析是区分精心设计的学习空间和发生活动的房间的关键。要不要个性化学习、项目式学习、集体讨论、操作与展示等所需的设计元素,如何布置这些元素,与常规学习空间的联系何在,都是需要为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而提前考虑的关键点。

  教室设计多样,需要各类学习设备,帮助支撑教学和活动环节。这也是与传统教室有所区别的一点。

  如今互联网系统在教室内的应用愈发广泛,已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大屏展示、电子纸笔等智能化设备,直播录播、小组互动、大数据采集等智慧功能也被运用到提升教学智能化水平的过程中。

  例如,当前常见的中小学智慧教室解决方案包括网络技术、交互技术、显示技术、反馈技术等多维一体,学习过程数据常态积累,综合素养数据客观生成,运维管理数据直观真实等教学优势,可以显著帮助学校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

  随着类似的数字技术发展对空间设计的影响和优化,未来,学校教室(如果它们仍然这样称呼的话)将支持特定的学习方式,无论是通过观察、讨论、创造还是表演来学习,为不一样的体验(而不是学科或教师)设计每一个空间,将使教学环境更具支持性和吸引力,使学生拥有更好的教学体验。与此同时,中小学环境还将变得更灵敏,能获取实时数据并做调整,以改善学习者的体验。

  作为在小初高教育一线工作的教育者,和阅学空间重构的实践者,吕建校长认为在未来教育空间和教学的展望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大胆创新,同时也要脚踏实地,牢牢抓住教育的本质——育人,是未来教育发展和技术革新的大前提。

  他认为,教育者要利用好数字技术,关注人与人的交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海安中学细致分析高品质学校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五园同创”的高品质建设价值体系,将学校建设成为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健康校园、平安校园、智慧校园。

  其中,海安中学首先选为重点建设项目的就是书香校园,近年来通过对教育空间的系统性规划,每个教室和场所均安排了不同的育人任务。以图书馆为例,每层空间承载不同功能,在同时满足9个班级进行阅读课及电子阅览的同时,图书馆内设八个主题馆——红学馆、文创馆、教育馆、古籍馆、国医馆、国防馆、视听馆、文学馆,让图书馆在传统藏书和阅读体验等基础功能上发挥五育融合和生涯规划的重要功能。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设有阅读课区,高一年级学生每周由语文老师组织前往图书馆接受阅读课教育。

  三年来,海安中学对硬件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改造,建设灵动多元的实践空间,形成以再造学习空间促进育人方式改革的基本策略。在图书馆中,学校以大学学科门类为思维起点,建设的八个主题馆,覆盖大学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为学校拓展课程、综合课程、先修课程的实施提供全面多样的实践空间。

  海安中学图书馆“一中心八馆”的设计思路为现场和在线的众多学校校长提出了宝贵的案例演示。该图书馆项目由思源智通承办,为了使海安中学图书馆成为兼具博物馆、文学馆、科技馆、艺术馆等要素的综合性阅学空间,激发孩子兴趣,使阅读有机链接各学科,思源智通智慧图书馆以“智能终端+内容+平台”的模式为阅读教学提供全流程支撑,通过AI、大数据分析、智能语音交互的设计为师生打造科学、有趣、可持续的良性阅读生态。

  其中的分级阅读体系是中小学以人为本、重在育人的关键举措之一,思源智通可为学校配备中小学精选分级书库和AR/VR多媒体阅读资源,使不同阅读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比较适合个人的书籍。阅读大数据也将针对学生分级阅读行为做多元化的分析,形成个性化诊断报告,以优化学生阅读行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在海安中学对阅学空间的系统性构建下,优质资源进一步整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学生体验,力求在学生心中埋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种子,给学生生涯规划以潜移默化的引领和影响,为他们未来发展提供多样性和可能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