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青年剧团蓬勃生长为话剧注入新活力
- 2024-03-25- 新闻中心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广州舞台迎来了多个青年剧团的演出。广州线戏剧空间“山腰青年”戏剧周开启,原创话剧《飞鱼》《桧山之松生》接踵上演;广州大剧院女性艺术节的舞台,迎来了全女班话剧《夏日声响:海鸥》;广州云幕剧场,迎来了纪录剧场《入土为安》……这些年轻戏剧人的作品,有来自广州本土的,也有来自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很真挚、有创意、颇新锐。

  近日,某短视频平台“线个半月工资一万多”引起网友热议。广州本土的两个青年剧团负责人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正常采访时也坦言“难赚钱”,但是因为热爱所以会从始至终坚持。广州的国有院团和艺术机构也表示会关注和扶持年轻戏剧人,实现共赢,让广州的舞台更加多姿多彩。

  广州线戏剧空间“山腰青年”戏剧周于3月22日开启,至3月31日,将有《飞鱼》《桧山之松生》《没有过去的女人》等3部佳作陆续上演。

  网络热词“山腰青年”,形容在人生路上爬到了半山腰,仍然没放弃、还在继续前行的当代青年。如果“山腰”有座剧场,何妨坐下歇一歇,想一想?

  生白剧场原创话剧《飞鱼》为戏剧周启幕,于3月22日、3月23日上演两场。该剧曾获第十四届广州大学生戏剧节暨第七届青年非职业戏剧节(青年单元)“最具创造力戏剧奖”,是2020年广州艺术季、2020年南山戏剧节演出剧目。

  就职于一家二线城市外贸食品公司的小职员小丁有个“水族馆”梦,他厌倦了现实中无聊紧张的生活,开始幻想身边的发小、同事都变成水族生物的样子……在现实与幻想的不断切换中,他能够找寻自我和深藏心底的梦想?演出结束后,有观众感慨,《飞鱼》既真实展现了职场人的生活,又带领大家闯进理想的空间并获得力量。

  3月24日下午,空壳戏剧工作室《桧山之松生》接续登陆U13戏剧空间。该剧曾获第十八届广州大学生戏剧节暨第十一届青年非职业戏剧节(青年单元)“优秀综合表现力演出奖”,是2023年大凉山戏剧节入围参演剧目。

  《桧山之松生》脱胎于传说干将莫邪之子(眉间尺)为父报仇的故事,为“武林外传”式的情景喜剧风格,虽讲剑客又不止于江湖。该剧选用了类似综艺主持的方式徐徐展开了发生在桧山剑道的故事——关于身份认同,关于人生选择,还采用了丰富的武打动作代替本应烦冗的言语,诠释了人物的舞台魅力。

  3月22日、23日,全女班话剧《夏日声响:海鸥》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演出3场。

  作为契诃夫最著名的戏剧作品之一,《海鸥》的改编版本不计其数。主创团队“睡不好的工作室”把契诃夫的《海鸥》、契诃夫手记、千禧年前后的社会新闻,近十年来的人类学文本以及每一个演员当成核心“阅读材料”。在经历了问卷式的演员招募,一个月的线天的第一阶段排练,她们在排练厅为五位女演员写作,最终完成了自己的“阅读笔记”——《夏日声响:海鸥》。

  《夏日声响:海鸥》将故事的发生地转移到了一个挨着大城市的县城里,戏剧主要的驱动情绪放在了五个年轻女孩的友情上,以更加青春的面貌重构契诃夫的经典文本。

  在广州首演的“演后谈”环节,编剧胡璇艺阐述了创作《夏日声响:海鸥》的缘由。“第一个原因是《海鸥》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戏剧作品,经典之所以流传到现在,一定有一些永恒的东西,而且这些永恒的东西关乎人类的情感,它可以发生在19世纪,也可以发生在现在的中国人身上,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这部作品,根据作品里的角色和我们演员本身的经历进行了重新创作。第二个原因是我们自己在毕业好几年之后开始越来越不愿谈梦想,但是梦想不是一个坏词,未解决我们自己的这样的一个问题,于是做了这部戏。”

  该剧探讨梦想与现实的人生选择,引发了观众的感慨。“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点妮娜的影子,这一点很特别。”“接地气,有代入感。”

  3月22日—24日,纪录剧场《入土为安》在广州云幕剧场演出3场。该剧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的角度,侧面观察患者的内心世界,着眼临终者关护家庭的日常。

  在如何面对至亲家人的衰老和死亡这样沉重的课题面前,这群年轻的表演者以他们的视角,不被“塑造角色”所困,以扎实的素材和对一系列日常行动的观察模仿,在重复、扮演和情不自禁的戏耍中形成散文式的拼贴、互文、意象与变奏。

  近日,某短视频平台“线个半月工资一万多”冲上热搜,引起网友热议。对此,广州日报长期关注的两个本土民间剧团,其负责人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还是不挣钱,这一点还是没有怎么变。”

  空壳戏剧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12月,秉承“用戏剧点亮生活”的理念,创作戏剧作品20余部,曾有多部作品参加乌镇戏剧节、四川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广州艺术季、深圳南山戏剧节等大型戏剧类活动。作品曾获广州青年非职业戏剧节最高奖、“羊城之夏”2021广州市民文化季——广州市第五届戏剧曲艺大赛银奖。

  空壳戏剧工作室主理人、青年导演马迅之向记者介绍,工作室常驻成员37人,其中有4个人全职,另外的成员都是在校大学生或戏剧爱好者兼职。“工作室采取项目制。除了我们4个全职的,大家平时上学或忙自己的工作,有项目的时候就聚在一起创作、排练、演出。”

  “我们按项目利润分配,有时候稍多一点,有时候少一些,看具体项目情况。”马迅之坦言,“做工作室的收入,只能让我勉强维持生活。”

  支撑马迅之坚持到底的,“应该就是热爱和那一份初心,希望做自己的作品。”马迅之在大学时代就成立了自己的话剧社,毕业后进入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做戏剧培训的课程策划、活动策划执行宣传,直到2018年成立空壳戏剧工作室。

  2023年,空壳戏剧工作室有演出60多场,“比2019年多。我们现在比较多的,是在公共空间演出。很少租场演出,因为负担不起,多是票房分成或者采购项目。”马迅之表示,“未来,希望有机会能够做更多自己的作品,去到不同城市更大的舞台演出。”

  为U13戏剧空间“山腰青年”戏剧节揭幕的,是生白剧场的原创话剧《飞鱼》。两场演出的票,卖得都还不错。“我们仍旧是不挣钱的,这一点还是没有怎么变。”生白剧场的创始人之一钟向霖表示,“还是因为热爱在坚持,我觉得没有热爱确实挺难,非常容易就会因为各种现实原因或其他甜头就偏离了。”

  2018年9月,曾是广告人的钟向霖和曾是电台主持人的米立成立了生白剧场。生白剧场以“办一个五十年保持活力及受人尊重的剧团”为目标,致力于开发优质的剧场内容,以“剧场+”为概念,搭建“社区-剧院”的剧场链路,让戏剧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2023年,因为有“南方怪人”系列,生白剧场的总体演出多过2019年,但是钟向霖感觉“压力更大了。一种原因是市场的恢复需要时间,第二是演职人员的生活需要没办法仅靠演出来满足,第三是演出数量相对于刚成立的时候确实多了,但人手以及大家的精力甚至创作也会吃紧。”

  钟向霖觉得生白剧场处在一个转型期,“我们在从一个热爱剧场的非职业团体,想办法过渡到一个职业的民营剧团,但是这个转型期会比较漫长,或者一部分人会先转型。”

  像话剧九人、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的一些作品,在演出市场走得很好。对此,钟向霖表示,“我看过他们的剧目,确实很扎实。他们剧目的市场反应我也好羡慕,作品质量打磨得好,一步步积累下来的好口碑肯定是有的。至于别的方面如运营等,如何获得支持我就没办法评论了,也很希望有机会能够学习。”

  “我觉得他们有一个成熟的剧本,然后经过很多场的历练和市场的打磨,积累了一批粉丝,所以走得不错。”马迅之表示,“我们工作室很多都是新人,没有丰富的创作经验,但是一直在坚持创作,我觉得还要一点时间。像《桧山之松生》的导演,其实是第一次导戏,很多东西都在摸索阶段,他们要多一些时间去成长。”

  主创团队“睡不好的工作室”表示,《夏日声响:海鸥》是无愧于心的作品,“我们对自己不存在一丝一毫的放过,没有用小聪明去渡过任何一个坎儿,每一个行动都有出处,每一个画面都能解释清楚,每一句台词都被妥帖推敲过,甚至在首演前完成了一次用创作对制作经验的力挽狂澜,这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奇迹。我们缺的只是时间、经验和更多的演出机会。”

  和《夏日声响:海鸥》一样登陆广州大剧院女性艺术节的,还有话剧九人的作品《春逝》《对称性突破》、女性独角戏《请问最近的无障碍厕所在哪里?》。对此,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陈睿表示,“广州大剧院一直很关注和支持青年戏剧人的作品,这次艺术节,就邀约了和艺术节主题‘我本多样’特别贴合的年轻戏剧人的剧目过来,想让他们被更多热爱戏剧的观众看到。”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市场部主任陈志荣表示,举办“山腰青年”戏剧周,也是希望扶持一些以本地为主、覆盖全国的青年戏剧团体(这次戏剧周有一个戏就是从上海过来的),“不管是非职的,还是专业的,在不增加双方演出经营成本的前提下,采用票房分成的方式,希望在双方都可接受的成本的制约下,把演出做好。”

  “山腰青年”戏剧周也是一种成果展示,“因为广线年就开办了戏剧培训班,也一直在举办广州大学生戏剧节暨非职业戏剧节。如今广东很多民营剧团、非职业剧团的戏剧人,都是我们培养出来的。”陈志荣表示。比如米立和钟向霖,是由于参加了广话的培训班,发现“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戏剧之梦。”积极参加大戏节,开创生白剧场,在戏剧之路上越走越远。“他们凭着对戏剧的热爱、执着,从始至终坚持到现在,很不容易,所以我们也有责任扶持,让他们的成果展现给更多的观众。”

  举办“山腰青年”戏剧周的另一个原因,是想丰富广话的演出项目,“除了广话自己生产创作的剧目之外,也吸引更加多的剧团来演出有艺术质量的剧目。我们大家都希望出一份力,让国内的小型剧团,能够在广州有更多的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的舞台。”

  广话开通了一条扶持青年戏剧人的道路,也期待达到共赢的效果。“戏剧周三个戏的票房销售都不错,应该会有更多的观众走进U13戏剧空间,来感受这些青年剧团的戏剧魅力。”陈志荣表示。广话也积极帮助这些民间剧团,比如发展了很多民间剧团的负责人、主创、演员进入广州市戏剧家协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戏剧界的工作中来。“希望在相互扶持的前提下,我们共同前进,让广州的演出市场更多姿多彩。事实上,近几年国内有很多民间剧团,它的涌现对推动戏剧演出市场起到了非消极作用。”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日前发布了《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简报中指出,2023年全国小剧场、演艺新空间(含小型音乐现场Livehouse)演出场次18.69万场,与2019年同比增长471.07%;票房收入48.03亿元,与2019年同比增长463.13%;观演人数2442.40万人次,与2019年同比增长250.54%。

  简报指出,小剧场和演艺新空间在2023年整体呈现蓬勃发展形态趋势,新空间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多地出台专项鼓励政策,在吸引相关演出企业进驻、传统空间改造、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等方面都呈现较强积极性和主动性,该类演出的场次和票房收入都呈现超四倍增长。从市场整体看,这些小微型演出在孵化原创作品、培养创作团队、丰富演出业态、培育观众群体等方面效果显著。

  陈志荣表示,“有关部门可以多利用一些艺术空间,设计、开创出更多的小微剧场,同时也大力培养本土的演出市场,包括民间剧团、大学生剧社,让他们有多一些的展现空间,也让更多的观众能接近戏剧。”

  陈志荣注意到,现在有很多企业、发展商也很重视艺术空间的营造,“在他们开发的小区、创业园,都开始重视这种艺术空间,但感觉他们不太会运营,毕竟隔行如隔山,目前不少这类空间都处于闲置的状态。”陈志荣说,“希望能加强院团和艺术空间这两者之间的沟通、合作,实现共赢。”